我非常理解这些已经承受太多痛苦而内心感到无助的家长,因为我们现实社会所给予不全都是热情、宽容及理解,现实社会所有的无奈和痛苦我们大人都能去承受,但是如果这些无奈、冷漠和痛苦降临到孩子的身上,出于对孩子的保护,任何大人都不能容忍伤害及打击孩子心理及身心的事情发生,然而你会发现我们越是逃避现实的主宰,现实问题越能主宰我们的思想,我们爱孩子,呵护孩子最终的目的是让孩子不但身体健康,更让他们心理也能健康,这样不但能更好的融入社会,更能使孩子一生在面对挫折时所迸发出战胜困难的勇气。而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和理想,我们家长的心态好坏对孩子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曾经一位家长这样在网上写道:“孩子,如果耳朵可以更换的话,爸爸、妈妈的耳朵随便你挑!”,这样的呐喊能不让天下所有父母感到震撼吗?然而现实问题我们不得不去面对,随后我们为孩子选配了助听器,尽可能的解决孩子听力方面的问题,可是如果我们大人自己都不能从容的面对助听器的外观以及本身孩子听力残疾的现实对你心理的影响,并摆脱它的束缚,那么我们又如何能影响到孩子的心灵深处?使孩子有更积极健康的心态,而这样的心态对孩子的言语训练及康复将产生极大的源动力和推动力,并以此影响孩子的一生。以下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听力康复与心态及心理健康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影响。
孩子的内心是纯净的,他们就像一张洁净的白纸,如何让他们的内心充满阳光和色彩,这需要我们家长用心去为他们添加着色,我们都知道家长是孩子人生启蒙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言行对孩子无论是在心理还是行为都起到一个言传身教的作用,如果家长的表情阴沉那么孩子的心中就都是灰暗的单调色,而大人积极乐观心态就像一缕明媚、温暖的阳光播撒在孩子的心田,从而充满了生机与希望。,科学的教育方法及良好的心态能给孩子建立好的习惯,好的习惯形成好的性格,而性格决定命运。
在我从事助听器选配的十年中,接触了很多家长及听力问题的孩子,虽然有的孩子听力损失很重,然而他们讲话却比较流畅,而且乐于和他人交流,你能感受到他们的那份阳光与自信。而有些听力损失相对较好并认为容易语训出成绩的孩子却出现了相反的结果,所以我觉得康复不只是简单的提高孩子的听力,而同样重要的是家长对孩子的心态及性格的影响。将以上家长和孩子做归类我们会看到四种情况(如图):

一、好的听力更要有好的心态
这是我们所期待最好的结果,通过助听器解决孩子听力问题后,这是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我们认为听觉的康复不止是让孩子接触到更加丰富的有声世界,更要通过有声世界来激发孩子探索外部世界的好奇心,那么首先我们家长的心态要平和。助听器就是一个可以帮助我们恢复听力的一个工具,尽量不要将听力残疾及佩戴助听器的心理阴影传递给孩子,因为我们要让健康的心态去影响孩子面对现实生活的各项能力,不只是语言方面的能力,更应该注重如何引导孩子理解及尊重他人,这样在积极健康的心理影响下,孩子不会因为听力问题而恐惧与陌生人交流,激发孩子说话的欲望是走向康复道路的最持久的方法,只有愿意说,喜欢讲,对丰富孩子的语言表达是非常关键的。
艰苦的言语康复训练不但对孩子是一种考验,更是对家长耐心及毅力的一种考验,为纠正孩子错误的发音,我们要重复上百次甚至上千次,这样的强度对我们家长会造成两种心态,一种心态是容易失去耐心,造成打骂或责备孩子;另一种心态就是极端袒护孩子,觉得孩子本身听力问题,再这么辛苦于心不忍。两种心态都会造成孩子没有信心,失去学习语言的动力,缺乏战胜困难的勇气。
我发现乐于交流的听力障碍孩子,虽然他们有些发音不是很准确,但是他们乐于表达,喜欢分享,说他的小朋友及在学校发生的有趣的事情,而母亲会在旁边以赞许的目光及点头来表示孩子说的真棒,孩子受到鼓舞会更愿意说。之后再去纠正孩子的发音,而那些发音相对准确的孩子,家长在很多场合不断去纠正发音,甚至怒斥孩子,造成孩子对发音一时准确而内心对交流充满恐惧,而真正失去了言语是与人交流并带来快乐的工具的实际意义。
二、听力差而心态好
虽然他们听力存在问题,但是有些人却很优秀,我在02年的时候,接触到一位全国聋哑人高考状元,考取了天津理工大学聋人工学院,他听力损失在95分贝,由于8个月时打针导致耳聋,而当时国内没有现在的条件,无法佩戴合适的助听器,导致他成为聋哑人,然而听力的残疾,没有让他的妈妈觉得给予孩子照顾的更多,而是不断的寻找机会让孩子进行社会适应性的锻炼,让孩子明白虽然你听力残疾了,但是很多事情你可以象正常人一样并可以做到,比如在小学时自己坐车上学放学,随身带笔和纸,如有需要与他人进行笔谈。那年我和他接触的时候就发现他确实非常乐意和他人交流,虽然我们言语无法交流,但是他用笔写下他的想法,聊到高兴的时候他还会教我一些简单的手语。后来他成为一位聋哑学校的老师,近期我又在电视新闻上看到了他,他用自己积极乐观并带有感染力的表情和手语在教授着自己的学生专业技能,他让我感到敬佩!
所以家长的坚强和坚持,让孩子也感觉到自己能行!
三、听力差而心态也差
这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结果,特别是听力问题后,家长不管不问,导致性格孤僻,几乎与人没有什么交流。
我曾经也遇到过这样的孩子在长大后,目光不敢和你有任何的接触,通过写字问他的时候,他也不愿意把他的想法告诉你。这样孩子在社会中就边缘化了,并无法融入社会,这不但是个人的不幸,更是家庭及社会的悲哀。四、虽然有好听力,但是心态不好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能力我们平时也能看到,在一些正常孩子中,有些家长对孩子过于严厉,特别为追求分数而逼迫孩子学习,导致孩子对学习的厌倦心理,反而使他们的学习成绩无法得到提升,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提高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提高孩子综合素质和处理事情的能力。所以教育有时容易走入一个误区,大家都望子成龙,而真正的教育的目的是先学会生存的能力,再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那么对于听力有障碍的孩子,如果我们只是一味的在聋儿教育中去强调言语发音,在缺乏积极有效方法的前提下极端的强迫孩子,使孩子丢失对学习语言并运用于交流的兴趣和目的,必然导致孩子形成不良的心理。我们不但挖掘孩子说话的欲望,更要挖掘作为一个健康的人所拥有的健康心态,这是让孩子走出听力障碍阴影并伴随他们融入社会不断成长的精神财富。